序号 | 工作任务 | 进展情况 |
1 | 第37项:一村一策推进城乡结合部重点村综合整治,全面加强村庄房屋出租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完成未按标准改造“双通道”的房屋整改。 | 配合相关部门研提城乡结合部地区重点村房屋出租管理相关工作措施。做好房屋结构安全技术指导工作。 |
2 | 第63项:聚焦科技创新、现代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大力实施“3个100”市重点工程,推进姚家园路东延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每季度开工建设160项市区重大项目,确保重点工程投资支撑全市投资保持在三成以上。 | 会同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市2025年重点工程计划,召开2025年市重点工程动员部署会。一季度,市重点工程续建项目180项,已复工179项,复工率99.4%。 |
3 | 第97项:健全人才落户机制,全方位做好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服务保障。持续开展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探索建立集通关便利、社会保障、创新创业等事项于一体的一站式外籍人才服务中心,让海内外英才在京安心顺心。 | 配合属地区政府推进国际人才社区项目规划建设。 |
4 | 第157项:一区一策提升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五大平原新城承载力,加大建筑规模指标向轨道站点周边投放力度,支持区域集中打造重点产业功能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建设职、住、商平衡的活力区域。 | 配合市规自委供地计划及节奏安排, 通过“房地联动、一地一策”会商机制,优先向轨道周边热点地段供应住宅用地。已召开2期“一地一策”协商会。促进2025年成交10宗地块,建设用地面积61.5公顷,总建筑规模113万平方米。 |
5 | 第160项:深化城市更新行动,再造城市更新审批流程,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联合审查和项目并联审批办法,完善土地混合开发利用和产业用地到期续期政策,加强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健全核心区平房成片区、整院落退租机制,破解社会资本参与难题。完善城市更新分类实施机制,健全考核和奖励机制,鼓励引导具备条件区域统筹实施城市更新。 | 印发《北京市城市更新实施方案联合审查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优化本市城市更新项目审批服务推动并联办理的工作方案(试行)》。向东城、西城区下达2025年首都功能核心区平房申请式退租和保护性修缮工作计划。东城、西城区政府正在按照成片整院模式制定落实年度工作计划。 |
6 | 第161项:统筹推进居住、产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区域综合等五类更新改造,实施核心区平房院落2000户申请式退租和1200户修缮,开展危旧楼改建扩面试点,启动实施20万平方米危旧楼改造(简易楼腾退),实施5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治理背街小巷1100条。实施100万平方米老旧楼宇、50万平方米低效楼宇更新改造,改造提升老旧厂房40处。着力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安全韧性。着力补充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弱项。着力推动区域综合类项目实施,聚焦大型居住区品质提升,推动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完整社区。 | 向东城、西城区下达2025年首都功能核心区平房申请式退租和保护性修缮工作计划。指导各区谋划并申报楼宇项目纳入2025年城市更新计划项目清单。 印发进一步加强老旧小区改造质量全过程把控的通知,明确具体措施,要求各区抓好落实。截至目前,全市已新开工15个小区、完工73个小区。 |
7 | 第162项:围绕站城融合、功能织补等谋划一批重点项目,统筹推进轨道微中心规划建设工作。 | 配合市重点站区管委会、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等部门,积极指导相关区加强站城融合、功能织补等重点项目谋划,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城市更新项目库进行管理。 |
8 | 第170项:健全物业管理体系,深化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改革,推动物业服务覆盖300个老旧小区,每季度对12345市民服务热线物业类投诉量前100名的小区持续开展专项治理。 | 指导、督促各区住建房管部门建立任务台账。制定发布了专项任务核验标准,确定了核验规则。发布第一批《物业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项目名单》,督促各区住建房管部门和属地持续推进物业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
9 | 第191项:强化一网慧治决策支撑,推进城市更新、交通综治、降碳减污等领域级决策专题应用建设,持续完善区域级决策专题。 | 目前,市政数局已将城市更新领域级决策专题应用建设工作列入我市2025年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城市更新信息系统项目已完成政府采购意向并公开。 |
10 | 第216项:不断优化房地产政策,进一步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持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回稳向好。 | 结合房地产市场形势,研究储备房地产政策。会同北京金融监管局,继续做好房地产融资“白名单”扩围和审核推送工作,及时跟进掌握“白名单”项目授信放款情况。 |
11 | 第217项: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优先向轨道交通周边和就业密集地区供应住宅用地,打造高品质住房和可持续住区。 | 配合市规自委供地计划及节奏安排,通过“房地联动、一地一策”会商机制,配合规自部门优先向轨道周边热点地段供应住宅用地。积极开展“住有所居”研究,持续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模式,满足群众多样化居住需求。 |
12 | 第218项:通过新建、改建、转化等方式,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万套(间),竣工各类保障房8万套(间)。 | 1-3月,我市建设筹集保租房12648套(间)。完成全年5万套(间)任务的25%。竣工各类保障房22452套(间),完成全年8万套(间)任务的28%。 |
13 | 第219项:加大新开发居住区配套设施补短板力度,加快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剩余24个逾期未安置项目清理工作,促进尽早回迁安置。建设适应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好房子”,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研究起草我市推进好房子建设工作相关意见;在2025年商品住宅用地推介会上进行好房子相关政策宣讲和主题布展。 召开全市逾期未安置项目调度会并现场调研,制定任务台账。截至目前,24个项目安置房均已开工建设,按照年度计划正常推进。 |
14 | 第224项:推进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完成2.6万台住宅老旧电梯安全评估,老楼加装电梯完工600部。 | 已完成2025年住宅老旧电梯更新项目申请超长期特别国债工作。截至目前,本市2024年获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住宅老旧电梯更新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已完工481台,完工率为53%。组织召开全市加装电梯动员部署会,明确了年度任务,并将任务分解到各区。截至目前,本季度已完工275部。 |
15 | 第230项:实施新一期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新增残疾人就业岗位2000个,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为残疾人大学生提供“一对一”就业帮扶。为2000名残疾儿童提供个性化康复训练。持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提升300个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 | 根据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工作统筹安排,我委配合市残联到西城区、海淀区、密云区公共场所点位进行现场核查,加强工作指导。在日常检查中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工程监督抽查。加强对无障碍设施施工过程环节的检查力度,督促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履行质量责任。 |
16 | 第235项:强化管理减排,持续开展扬尘专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健全扬尘治理长效机制,大力推广基坑气膜全密闭施工技术,推动工地创绿,持续提升城市清洁度,全年平均降尘量控制在5吨/平方公里·月。 | 提高污染管控要求,在全市具备条件的施工工地推行采取基坑气膜等全密闭施工方式。目前,全市13项工程使用基坑气膜全密闭技术。积极推进扬尘治理绿牌工地创建,不断强化施工现场扬尘治理精细化管理。截至目前,全市826项工程保持为“绿牌”工地。全市规模以上符合安装条件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已安装施工扬尘视频监控系统,使用视频系统常态化开展非现场巡查。对存在问题的工程,责令立即整改并依法处理。 |
17 | 第247项:把花园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启动制定40项花园城市建设标准,基本实现责任规划师、建筑师、园艺师“三师”联动街区层面全覆盖,统筹推进街区片区建设,创建花园式示范街区10个,共建社区微花园50个、古树生境花园10个、花园村庄20个。 | 组织各区梳理2025年城市更新计划项目清单和试点示范项目清单。 |
18 | 第255项:加快建筑低碳发展,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55%。完成3800万平方米建筑智能化供热改造,稳步开展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 | 全市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521.35万㎡,占全市新建建筑比例达到66%。 |
19 | 第258项:严格落实“两个以上独立逃生通道”、严禁违规边营业边施工、严禁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等红线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最大程度降低事故造成损失。 | 配合相关部门印发居民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住宅物业管理项目主体责任,加强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的宣传力度和日常检查。针对日常检查的各项工程,持续督促各参建单位开展安全用火用电、电动自行车安全停放充电、畅通生命通道、应急疏散逃生等常识宣传,着力提升人员火灾扑救和疏散逃生能力。 |
20 | 第260项:加强消防隐患排查治理,排查治理人员密集场所、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九小场所”、高层建筑、文博单位、医疗养老、在建工地、大型商业综合体等重点部位火灾隐患,加大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突出隐患问题治理力度,加强村民经营性自建房、大屋脊居住建筑、平房院落消防安全管理,畅通“消防生命通道”,加强家庭防火知识宣传教育。 | 按照市防火委办公室要求下发通知,提示各区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检查责任,畅通疏散通道,做好环境卫生和安全责任落实等工作,开展日常检查和安全生产检查。深入开展施工动火动焊作业专项整治工作,调度并督导各单位做好涉森林区域施工现场火灾防范工作,围绕元旦、春节等重点时期,做好施工现场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和宣传工作,全力做好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工作。持续开展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专项抽查,督促相关参建单位严格落实建设工程安全主体责任,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 |
21 | 第267项:建立健全首都韧性城市规划及标准体系,按照项目化、工程化要求,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震风险探查、社区韧性试评价等年度重点工作,完善城市运行感知、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抗灾韧性水平,增强极端天气应对和自适应、快速恢复能力。实施北京市地震风险探查项目,完成北京市巨灾防范工程,进一步提升全市地震监测和震害防御能力。 | 与市应急局建立定期沟通机制,配合开展首都韧性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与相关委办局建立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机制。元旦、春节及降雪、降温、大风极端天气等特殊时期,及时发布工作提示,提示各区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做好安全生产、扫雪铲冰等防范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