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您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

老楼重生,焕新家园颜值

信息来源: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3日

  首善之区的北京,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民生改善综合体”,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所盼、民心所望。

  2023年,本市下好“绣花功夫”,压茬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改造小区355个,新完工小区183个,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各方在共商共建共享中绘就美好家园。屋里暖,屋外美,出门有电梯,有事找物业,居民王振相口中的幸福新生活,就这么悄然而至。“谁还能看出,这是上世纪70至80年代建成的楼!”他指着窗外道。

  面貌新 老旧小区里外大变样

  点位1:大兴枣园北里小区

  打开水龙头不再出黄水

  上下水不堵了,乱糟糟的飞线没了,聊起小区的变化,打从1995年就住进枣园北里的柴大爷打开了话匣子,“就跟新的一样!”

  枣园北里是大兴区首批成建制的商品房社区,10栋楼住着828户居民。当楼龄接近30年,毛病也来了。“以前一拧开水龙头,水都是黄的,别说用来喝,洗衣都不敢。”柴大爷说,家里因此用了好几年的桶装水。

  2021年,枣园北里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上下水改造是其中一项。改造需要入户拆改,根据政策,每一趟立管涉及到的所有住户都得签字同意。“改造期间用水怎么办?”“我家刚装修不久破坏了怎么办?”面对居民疑问,清源街道办事处组织各方搭建起了拉家常议事会和改造协商平台。

  “拉家常议事会随时随地都能开,单元楼前、居民家里,只要有问题,就协调大伙一块儿到现场解决。”枣园北里社区居委会书记田旭东说。

  为将入户施工的影响降到最低,枣园北里还以“小单元作业”为原则,单户一次只改卫生间或厨房,小区一次只改一个单元。用细心换人心,828户居民的上下水管道都实现了换新。

  点位2:通州云景里小区

  “面子”得有,“里子”更不能缺

  硬件是“面子”,软件就是“里子”,老旧小区改造可不是简单的修房子。

  位于通州的云景里小区居住人口达2300余人。很难想象,这么一个大社区,多年来仅靠一口自备井供水,不仅水质较差,水压也不稳定。“我们这层用水就很困难了,更别提楼上。”林先生家住7号楼3层,在他印象里,楼里五六层的住户经常要等到晚上十一点才能洗澡。

  还有其他问题。九棵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勇说起,以前云景里小区的12345投诉不少,冬天居民反映供暖不足,夏天居民反映漏雨。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21年,云景里小区被纳入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名单,并于2023年3月开工。“设计方案‘五上五下’,反复数轮,就是要确保改造内容都是居民想要的、需要的。”设计方项目经理杨亮说。

  “刚开始我们就想把自备井的问题解决了,没想到上下水管全换了新的。后来把保温也做了,窗户也换了,没想到小区越弄越好。”1号楼的王阿姨用了两个“没想到”。

  随着改造推进,居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不,工程还没完,小区就发起成立了物管会,“倒逼”物业提升服务——增加保安人数,提高清扫频次,增加绿化面积。

  “老旧小区改造不单单是一项建设工程。”在通州区重大项目中心副主任邱磊看来,将小区改造与物业共建、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机制,有助于实现社区长效治理。

  模式新 微改革除痛点改造提速

  点位1:石景山金四区教工楼

  统筹实施改造“一次到位”

  “只用改一次,屋里暖和了,电梯加上了,地下的排水热力管道也要通通换新,挺好!”家住金四区教工楼的居民王振相笑着说。综合整治、老楼加梯、管线统筹同步实施,这是本市老旧小区里的“头一份”。

  时间拉回3年前。金四区社区启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政策宣传,征求民意时,教工楼不少老人提出想加装电梯。能不能一起干?社区组成了一支联合党支部入户宣传,最终,除了整治内容外,小区17个单元都报装了加梯。

  2022年,金四区教工楼开始改造,推进过程中,北京发布政策,鼓励各类市政专业管线只改一次、各类改造一次到位。“要是分开干,可能就像‘马路拉链’工程一样,你盖上了他挖开,他干完了再换一家来。同步实施,可以尽量缩短改造时间。”金四区社区书记吴时霞说。

  听着简单,实施却不易。石景山区住建委老旧办科长郭倩楠介绍,各类改造任务涉及的主管部门和专业公司不同,协调起来难度很大。为此,区里召开联席会议,将改造细节拿到桌面讨论。“一单元的脚手架拆下,一单元的加梯就立即启动,几乎是无缝衔接。”郭倩楠说。

  一年多时间,小区楼本体的改造已接近尾声,2号楼、3号楼的电梯也装上了,待到开春,涉及排水、热力等管线统筹工作也将开工。

  点位2:平谷文乐胡同14号楼

  居民出资整楼加装电梯

  新年伊始,平谷区滨河街道文乐胡同14号楼的55户居民迎来了好消息——6部新电梯全部投入使用。

  “以前上楼真费劲,俩手都得死死拽着扶手来借力,那会儿真不敢想年纪再大点怎么办。”住在1单元4层的梅大姐68岁了,原本还发愁在哪养老,如今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建成于2001年的文乐胡同14号楼,住着55户居民,其中老年人、残疾人占比超过20%。“6单元的老两口都80岁了,7年没下过楼;这5楼的大姐腰不好,上楼都得忍着疼……”建西社区党总支书记方彩芹心里装着“一本账”。

  2022年4月,按照“一户申请就启动”的原则,文乐胡同14号楼启动加装电梯工作。不同于常见的“刷卡”乘梯,在加装电梯的资金分摊上,14号楼采用了居民自筹模式,即由同一单元内的业主共同集资,按楼层高低以不同比例出资,承担安装费和运维费。

  居民自筹,顶层该出多少、中间层又该出多少?家有困难暂时拿不出钱怎么办?“做居民工作,就得当自家事来办,有温度,有热度。”方彩芹带着社工入户,挨家了解情况。

  平谷区住建委综合执法大队队长张建斌介绍,对有自筹资金压力的居民,区里畅通了加装电梯贷款流程,北京银行平谷支行可提供低息贷款,居民还可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和住房公积金。

  资金压力小了,居民意愿再提升。文乐胡同14号楼也成为平谷区首个居民出资实现整楼加装电梯的小区。

  生态新 多元参与共享宜居家园

  点位1:昌平昌盛园社区

  昌盛小街街区焕新精彩亮相

  “小街三味 陪你过冬。”刚过去的元旦假期,一场场活动在亮相不久的昌盛小街热闹进行。“微笑跨年”摄影展记录下小街邻居们的笑脸;“种草探店”活动邀请居民逛店集印章;介山书店门口还举办了集市。

  昌盛小街名为介山路,曾是一条空间老旧、交通混乱的背街小巷。改变得从旁边的昌盛园社区说起。

  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昌盛园社区,是街道内最大的连片开放式老旧小区。40栋居民楼分属21家产权单位,被“圈”出36个独立小院。这其中,只有两栋高层有实际的物业管理。多年来,社区内违建现象普遍,脏乱差也得不到解决。

  2020年7月,昌盛园社区启动分步改造,不仅拆除了私搭乱建和内部围墙,还将2万余平方米的公共空间连成一体,增设了环形步道、儿童乐园等。

  “我们总结了这种做法,叫‘一并二拆三统筹’。”城南街道工委书记李建忠说,一并是将21个物业管理区域合并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二拆是拆除违建、拆除围墙,打开公共空间;三统筹是统筹社区的空间、统筹使用资金进行集中的建设、统筹实现一家物业接管。

  整合空间资源,提升社区活力。社区改造完成后,街道又将这种做法推广至介山路改造中,让街区顺利焕新。

  点位2:东城长青园社区22号楼

  社会资本推动老楼走向“小而美”

  “您家今年也暖和了吧?”“暖和着呢,屋子里有25℃,在家穿一件单衣就够。”“上下水怎么样?”“新换的管子,看着特好,卫生间也不反味了,特通畅。”……冬日午后,东城区长青园社区22号楼门前,左邻右舍闲聊,说起改造,笑容满面。

  长青园社区22号楼建于上世纪90年代,规模不大,问题却不少,尤其是上下水管,年久锈蚀开裂。2021年,长青园社区22号楼、24号楼被列入当年第一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名单,改造意愿密密麻麻地列了十多项,排在首位的就是上下水改造。

  根据居民意愿,2022年,22号楼启动改造,并于去年完工。值得一提的是,与楼本体改造同步实施的,还有小区公共区域雨污水管线的改造,以及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提升——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这些都由引入的社会资本方出资。“2023年夏天那么大的雨,小区路面都没有出现积水问题,功劳可就在雨污水管线改造。”体育馆路街道城市管理办科员杨帆说。

  近三年,本市564个小区完成改造。

  2021年 实现新开工301个小区,新完工176个小区;

  2022年 实现新开工330个小区,新完工205个小区;

  2023年 实现新开工355个小区,新完工183个小区。

  “北京经验”向全国推广

  一个个改造实践汇聚成了城市更新中的“北京经验”。2020年至今,本市老旧小区改造的14项做法分批次被纳入住建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中,向全国推广。其中包括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方面,引导居民协商、对工程方案联合审查、应用新技术多渠道筹集资金探索创新运营模式等举措。

  (来源:北京晚报)

【大 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