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您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总结

2020年工作总结与2021年工作思路

信息来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9日

  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一年。全市住建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抗击疫情与推动发展两手抓,振奋精神,砥砺攻坚,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迈上新台阶,为首都新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达产交出高分报表

  面对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系统果断采取行动,精心谋划部署,付出艰苦努力,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和建筑工程复工达产,有力支撑了全市“六稳”“六保”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落实

  一是筑牢防控体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快速启动应急反应机制,印发应急预案、复工方案、用工实名制管理等二十余项政策文件,制发施工现场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加强施工现场、中介门店、房屋租赁、普通地下室等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环节检查管控,改造升级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系统,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等制度,建立施工现场人员动态大数据筛查机制。组织力量深入施工现场抽查指导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衔接、有力落实。

  二是强化协调保障。牵头成立市级复工专班,制定建设工程复工协调调度工作方案,落实施工现场“十个从严”管控措施,设立“建设工程复工服务保障直通车”“建设工程运输网上调度平台”,“一对一”“点对点”、24小时接需即办,做好“人材物”应急保障。截至2020年4月9日,全市2130项规模以上建筑工程全部复工,4月底建设工程到岗人数、房地产施工面积均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同时,制定加强建设工程投资调度工作方案,台账管理,一线协调,力促各类项目开复工并形成实物工作量。300项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655亿元,其中建安投资1261亿元,完成计划分别为105.2%、100.6%,支撑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三成以上。小汤山医院改扩建、市属医院17个院区发热门诊、中国服贸会展览设施搭建等任务圆满完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冬奥场馆、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等重点工程和中央在京重点项目协调有力、稳步推进。

  三是全力援企稳岗。出台安全生产许可证与施工许可证审批有效期顺延、工程造价和工期调整、开发企业和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及部分人员证照延期、新建商品房预售许可办理调整等规定,推行全程网办、远程办理等“互联网+”服务,落实全市各项帮扶政策。市级按承诺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3631家,88个重点工程项目参加疫情防控综合保险。率先开展全市“安管人员”统考,全年达2.27万人次。

  (二)物业管理和城市更新彰显民生温度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聚焦“七有”“五性”需求,统筹推进社区治理和城市更新工作,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落地见效。《条例》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本市物业管理工作进入新阶段。抓好《条例》贯彻落实,制定三年行动计划,物业工作纳入蔡奇书记主持的月度点评会及全市街道工作和“吹哨报到”改革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成立工作专班,深入一线指导,建立常态化工作指引制度,起草配套政策指导稿先行先试,物业备案系统赋权街道全面开展,研究推进专项维修资金改革,健全物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长效机制。全年实施物业类处罚498起。《条例》实施以来,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从11.9%增加到85.1%,党的组织覆盖率由25.2%增加到96.6%,物业服务覆盖率由64.1%增加至90.9%,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二是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创新推进。推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政策、机制、模式创新,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手册及危旧楼改建试点意见、专业管线改造统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发布实施,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开展10个危旧楼改建试点项目、6个引入社会资本试点,按照“双纳入”工作机制配合推动部委所属事业单位和央企在京老旧小区改造,政府主导、居民自治、社会力量协同的小区治理体系基本建立。2020年改造计划由年初80个扩大至200个,实际新开工220个、完工61个。老楼加装电梯新开工476部、完成636部,超额完成400部、200部任务。强化长效机制建设,纳入改造范围的500多个小区中90%成立业委会或物管会。

  三是棚改、老城保护工作加力推进。聚力棚改攻坚收尾,搭建“1个任务+3个计划”全过程计划管控体系,完成28个“拔钉子”项目,另有5个项目住宅全部签约;完成棚改1.08万户,为全年任务的124%;完成土地整理地块45个、117公顷;在施棚改安置房项目46个、123个地块完成建安投资209亿元。落实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制定牵头任务实施工作方案,开展平房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共生院改造,编制完成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积极配合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

  同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保持普通地下室散租住人、直管公房违规转租转借、群租房“动态清零”。开展城镇房屋安全检查7.34亿平方米,实现一批危房解危。完成农村“六类人群”8852户危房改造任务和2018-2020年抗震节能农宅建设任务,2019年中央下达的1900户抗震试点任务全部完成,完成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隐患排查4.48万户。全市88个逾期未安置项目已有65个项目基本协调完成,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积极推进征收、拆迁、腾退在途项目清理。

  (三)有效满足群众住有所居需求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深化住房供给侧改革,加大保障工作力度,有效满足居民住房需求。

  一是房地产调控持续深化。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制定实施“因区施策”工作方案并认真抓好落实,完成“三稳”目标任务。优化预售许可办理,完善商品房销售价格引导机制和二手住房“连环单”交易机制。加强市场监测分析,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促开工、促投资、促配套。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4%,二手住房成交套数增长15.4%;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价格指数保持在合理区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45.0%,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0%以上,其中各类政策性住房投资增长25.4%。

  二是住房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坚持“租购补”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市场租房补贴调整、集租房规划建设管理等规定,加大公租房配建、人才住房支持、共有产权住房配套政策等政策研究。全年建设筹集各类政策性住房6.8万套、竣工9.8万套,超额完成4.5万套、9万套(间)的年度任务;累计开工集租房项目41个、5.5万套,开工改建租赁住房项目13个、3822套(间)。家庭申请表由“一本”简化为“一页”,全年分配公租房1.29万套,低保、低收入、重残、大病四类家庭依申请实现“应保尽保”。疫情期间为物流快递企业续租公租房2100套。放宽市场租房补贴申请条件,由家庭人均月收入不高于2400元提高至4200元,提高租房补贴标准,全年发放市场租房补贴2.5亿元。进一步调整共有产权住房配售政策,新组织共有产权住房配售项目14个、2.25万套,供求比显著下降。

  三是租赁市场规范发展。完成房屋租赁立法立项论证,出台《北京市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规范管理短租住房的通知》。持续开展执法检查和租赁矛盾纠纷化解,针对蛋壳公寓“爆雷”问题成立专班,稳妥有效开展工作。加强租赁平台建设应用,平台备案突破300万笔。市区两级累计检查经纪机构、租赁企业8005家(次),行政处罚425起,移交公安部门涉黑涉恶线索13条、涉及企业19家,清理整治上账违法群租房3407处。

  (四)建筑业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持续推进建筑业发展改革,逐步完善建筑业监管模式,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治理效力。全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29万亿元,同比增长7.6%;施工总承包工程项目数、交易额分别同比增长1.5%、2.6%,施工许可审批项目数、合同价同比分别增长5.6%、5.0%。安全质量管理、行业改革、建筑节能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一是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全面提升施工现场和生活区标准化水平,创建绿色安全工地296项,绿色安全样板工地149项,22个工地被评为“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加强专项执法和隐患排查,狠抓危大工程、重点工程和重点时期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开展住宅工程质量提升行动,组织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治理,完善竣工联合验收制度。消防验收工作顺利推进,受理1415项,办结1363项。全年共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9大项(15子项)、工程国家优质工程奖12项、中国土木工程第十八届詹天佑大奖2项;詹天佑大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3项。

  二是“放管服”改革深化落实。推进实施办理建筑许可方面的改革措施,优化施工许可、施工登记制度,推行告知承诺制。建立工程质量风险分级管控平台,优化简易低风险工程监督检查频次,出台可不聘用工程监理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暂行管理办法。优化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出台《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联合验收管理暂行办法》,825项工程办结通过联合验收。二级建造师增项注册试行告知承诺制,1195家建设工程企业按告知承诺制方式申请了资质。建设工程电子化招投标和施工许可证全程网办纳入供全国借鉴的改革举措。出台《北京市建筑市场主体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初步建立打击“挂证”常态化机制。强化建设工程合同履约管理,推进工程造价管理市场化改革试点。

  三是建筑科技管理成效明显。完成重点科技成果鉴定107项,21项智慧工地示范工程完成验收,12项工程通过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验收。服贸会期间以“现代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取得良好效果。评审出108项市工程建设工法,发布6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京津冀城市综合管廊标准定额体系”初步形成。通过推进区块链、数据汇聚、好差评、电子证照等工作,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四是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2020新增节能民用建筑2416万平方米,全市节能建筑占全部既有民用建筑总量79.4%;老旧小区节能改造290万平方米,公建节能绿色化改造205万平方米,超低能耗示范项目建成11个、22.5万平方米。大力推广绿色建材,完善供应链建设,采用“公转铁”运输砂石160万吨、水泥52万吨,新能源车运输砂石88万吨;生产建筑垃圾再生产品1071万吨,应用1122万吨。建成绿色建筑2568万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标识项目122项、1386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2207万平方米,占全市新开工建筑面积的40.17%,超额完成年度30%的目标。强化施工扬尘污染管控,开展施工现场扬尘检查12.1万项次,非现场检查65.8万项次,“一微克”行动得到有力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中,本市施工扬尘治理工作受到表扬。

  (五)自身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着力抓好党建引领,加强政治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主题教育整改和巡视整改要求,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开展先进表彰宣传工作,大力弘扬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优化营商环境成效突出,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实现45类业务审批结果的电子证照(对接市区344枚印章),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核减500余项材料,实现总体压减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达69.4%、办理时限70%。完成与世行磋商交流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迎评工作。

  认真落实重点改革任务,完成一批“小切口”“微改革”措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统筹抓好立法、执法、复议应诉、多元调解等工作,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全市实施行政处罚6145起,开展行政执法6.93万次。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政策研究与调研,加快住房专项规划和“十四五”7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开展长线课题调研和“短平快实”调研。围绕全市重点工作主动引导舆情,发布权威信息,解读政策措施,“安居北京”阅读量达1560万次。

  深入落实“接诉即办”要求,及时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来信、来访接待信访和网上咨询同比明显下降。仅市住建委即办理12345热线工单2477件,及时反应率响应率100%、问题整体解决率90.31%、群众满意率92.52%,与2019年相比大幅提升。持续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完成平安北京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全市房屋和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工作目标,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应急保障任务。

  回顾2020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住房工作方面, “三稳”难度较大,政策性住房精准对接群众期待、公租房数量满足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长租房市场风险不容忽视。城市更新方面,老旧小区改造存量规模较大,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难度较大,棚改项目“拔钉子”仍是难点问题,老城保护工作涉及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建筑业发展方面,安全生产一刻也不容放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市场规范、信用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以及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队伍建设方面,体制机制和干部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存在不小差距,住建部门与其他部门分工协调、平台互联互通等方面仍存短板,党风廉政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落实“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要求,做好今年工作:一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树立首都意识,坚持首善标准,全力做好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和冬奥筹办服务保障,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二要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结合住建工作实际加强学习研究,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切实增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三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中,聚焦落实总规和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推进“两区”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点工作布局,找准自身定位,主动展现新作为、新担当、新气象。四要始终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推动住建工作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落实“五新”政策和发展数字经济要求、与促进“四个中心”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步前行。

  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十六次全会和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着力解决住房突出问题,持续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突出抓党建、精心谋发展、全力促落实,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首都住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具体抓好十项重点任务落实:

  一是慎终如始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按照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总体部署,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落实“三防”“四早”“九严格”,安全有序推动施工现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坚持施工现场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不放松,落实封闭式管理、进场人员登记测温并查验“健康码”、科学佩戴口罩等措施。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督促参建单位落实防疫主体责任,对落实不力的单位加大处罚和处理力度。依托大数据严格落实“应检必检”及隔离措施,组织施工单位切实做好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的核酸检测和入场隔离。做好施工现场从业人员疫苗接种工作,确保施工现场一线作业人员“应接尽接”。

  二是推动解决住房突出问题。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加大住房供给侧改革力度,有效增加租赁住房供给,让百姓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深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工作方案。认真抓好因区施策工作方案落实。完善价格引导、交易保护等措施,重点做好市场监测、趋势研判和政策储备,加强市场监管服务和防风险等工作,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开展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三年行动,保持执法高压态势,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要全力推动已供地商品房开发项目开工,提高在途项目建设效率,保持开发规模和投资力度。

  持续完善“租购补”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全年计划建设筹集各类政策性住房5万套(间),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间),竣工8万套(间)。落实基本民生保障责任,公租房备案家庭总体保障率比2020年底提高10个百分点,市场租房补贴新增5000户,全市补贴发放户不低于2万户。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供给,推进公租房配建政策优化实施;全力推进集租房建设,列入开工计划项目年内全面开工,提供不低于5000套(间);推进一批存量商业、办公、厂房等改造为宿舍型或公寓型租赁住房。加快推进市级高层次战略科技人才公寓、国际人才社区公寓项目建设筹集。保持共有产权住房年内新入市项目销售价格稳定,加快研究制定出租、回购等配套政策。完善相关建设导则和标准,从设计源头提升保障房建设品质。

  规范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进本市住房租赁条例立法调研起草,2021年11月底前向市人大提交审议草案。严格管理使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增加市场供应、带动市场发展。做好住房租赁平台升级建设工作,建立合同网签系统,加强市场监测分析,抓好相关政策宣贯,制定信用监管措施,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规范租赁市场秩序。强化长租房管理,落实《关于规范本市住房租赁企业经营活动的通知》,加强有关问题整治,尽快化解风险,特别要加大对“高进低出”“长收短付”、建立资金池等行为整治力度,整顿规范租赁市场秩序。

  三是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推进全市城市更新工作,制定五年行动计划,围绕首都功能核心区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和保护性修缮与恢复性修建、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危旧楼房改建和简易楼腾退改造、老旧楼宇与传统商圈改造升级、低效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和老旧厂房更新改造、城镇棚户区更新改造等六类更新改造项目,推进工作落实。

  推动老旧小区改造进入新阶段。按照“任务制”与“申报制”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十四五”目标任务,合理确定2021年改造计划,完善工作数据库、项目储备库,滚动推进、分类实施,再上一个台阶。全面开展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稳步推进老楼加装电梯、央产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

  做好棚改工作收尾攻坚。科学合理安排年度“拔钉子”任务,力促安置房尽快开工,推动土地尽快完成整理。加快安置房建设、回迁入住工作。用足用好专项债券等政府支持措施,撬动一批重点项目稳妥推进,推动地块尽快上市,实现资金回笼、滚动开发。进一步清理逾期未安置项目,化解社会矛盾风险。

  有序推进危旧楼改建。按照到2025年底实施100万平方米危旧楼房和简易楼腾退改造目标,全面开展摸底清查,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分类制定改造方案,推动项目落地实施。重点推进10个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研究完善政府支持下的产权单位、居民、社会机构等多主体改建资金筹集模式。

  细化落实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方案,研究制定各年度工作分解方案,统筹有序推进实施。按照到2025年底完成平房区10000户申请式退租和6000户修缮目标,研究制定五年工作计划。继续推进核心区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和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以街区保护更新方式多途径推动老城平房区改善,恢复传统四合院基本格局。2021年完成不少于2000户退租,不少于1200户修缮。配合落实好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

  同时,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进低效楼宇与传统商圈改造升级,加快低效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和老旧厂房更新改造。

  四是继续抓好物业管理这个“关键小事”。紧紧围绕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业委会(物管会)作用,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解决身边难题。完善物业管理配套政策,细化完善已起草完成的政策指导稿并陆续发布实施。加快推进智慧物业建设,升级改造“北京业主”APP系统,加快推进物业区域GIS落点落图应用进程。推进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改革,继续开展物业管理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和市民诉求集中问题的综合治理,以点带面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加强检查督导,抓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前100名物业项目重点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对12345市民服务热线物业管理类诉求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排名后十名街乡镇进行重点指导。

  五是深化推进“疏整促”专项行动。强化提升首都功能、提升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提升群众获得感的目标导向,严格落实责任,调动多方力量,积极做好新一轮“疏整促”工作。

  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商品住宅小区配建公服设施建设和移交问题专项整治,对开发企业应建未建、应交未交、建而未用的现象加大治理力度,确保依规依标配建、移交和投运。加强施工围挡、临时建筑管理清理,配合做好代征代建道路移交、违法建设治理工作。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开展地下空间违规住人、群租房、直管公房违规转租转借等违法违规行为综合整治,严控反弹、新增,保持“动态清零”。落实《关于规范管理短租住房的通知》《关于规范本市住房租赁企业经营活动的通知》,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居住建筑公服设施配置指标、城市公有房屋管理规定的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重点村环境整治、安全隐患整治和房屋出租管理。

  另外,研究制定“十四五”期间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节能农宅工作方案,持续推进抗震节能农宅建设,不断提升农宅的节能和宜居水平,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建设,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材,加快推进绿色农宅、装配式农宅、超低能耗农宅建设。

  六是聚焦碳中和目标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引擎,完善BIM应用、智慧工地建设等相关政策与标准,研究推进科技手段有效运用,提升建筑工程领域科技施管、科技创安水平。落实国家《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展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工程建造技术深度融合应用研究,出台本市相关指导意见。2021年编制完成15项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及智慧工地相关标准。

  加快行业绿色发展步伐,发布京津冀协同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地方标准《既有工业建筑民用化绿色改造评价标准》、修订《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推动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升建筑节能和建材管理水平,研究出台超低能耗建筑发展后续政策,落实居住建筑节能新标准,建立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管理机制和供应企业市场行为动态管理机制。继续推进建筑砂石基地建设,提升砂石公转铁和新能源车运输比例,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健全多部门数据共享的施工扬尘视频监控平台,推行施工现场扬尘治理精细化管理,深化大气污染防治“一微克行动”。

  七是促进建设工程建设投资。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调度,解决问题,督促落实,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力争一季度开复工及投资“开门红”。

  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合力推动2021年重点工程计划落实,早部署、早着手、早协调,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强化安全质量监管,继续强化分层次协调、专题调度、联席会议等机制功能,落实主体责任、属地管理服务责任,推进重点难点问题解决,保障工程顺利实施。特别是要做好中央在京工程建设的服务工作。

  抓好商品房项目促开工、促投资工作,制定实施2021年政策住房建设计划。压实责任、研究政策,实行台账管理,加强投资调度,保持房地产开发规模和投资力度。

  八是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持续推进行业管理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坚持数字化、网上办政务服务,推动信息共享和科技手段运用。研究出台“土护降”工程施工准备函实施细则、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许可审批管理办法等文件以承诺事项落实情况为重点,继续推进施工许可审批和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改革。推进“安管人员”考核机考试点工作,初步形成工程造价市场化形成的支撑体系促进招投标市区一体化和监管标准化,稳步推行工程总承包,优化完善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招投标工作。同时,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系统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完善建筑市场、中介行业、消防验收等方面的信用信息管理制度,推动相关协会开展信用评价。完善承诺制实施标准,促进管理重心向事中事后监管全方位转移。

  九是持续提升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强化安全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及违法建设和违法违规审批专项清查整治任务,开展企业主体责任督导检查,抓住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风险点,消除重大安全隐患。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促进施工现场生活区标准提升。持续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健全双重预防机制,制定落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实施细则,筑牢施工现场建设、施工、监理“铁三角”架构。激励科技创新,创建智慧工地,保障各类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安全有效运行。继续加强工程质量执法检查,强化工程质量影像追溯管理、轨道交通盾构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用好联合验收服务平台,开展差别化监管。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立法工作,完善消防验收有关政策措施。

  十是高标准做好市民热线诉求接诉即办工作。“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和群众诉求“闻风而动、接诉即办”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有力抓手,要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完善机制,转变作风,对标职责,在如何做好房屋管理、物业管理、工程建设等方面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实现被动补缺向主动治理转变。全力做好市民热线工单办理,加强行业问题治理,建立有效工作对接机制,推动未诉先办。持续做好物业管理12345市民诉求月度监测分析和专报。认真落实市委深改委“接诉即办”“每月一题”工作计划,研究政策、指导基层,结合住建领域“十大专题”治理行动,对主责和协办的工作任务,按照“早计划、早安排、早研究、早部署、早实施、早见效”要求,把工作落到点位上、落到小区上、落到具体事上,有针对性解决一批疑难复杂的重点民生诉求。

  保证上述目标任务落实,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总体要求,着力加强理论武装、推进正风肃纪,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确保上级的决策指示在住建系统落地见底,形成“生龙活虎、奋力争先”的工作新局面。

  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升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抓好巡视反馈意见有关问题整改落实,确保整改时效。

  二要科学施政重法治。稳步推进立法各项工作,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推动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落地。着眼打造诚信机关,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依法办事蔚然成风。

  三要扎扎实实打基础。精心做好住房建设、住房保障、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建筑绿色发展等7个专项规划编制。加强形势分析、政策研究,用系统、长远的观点指导工作。聚焦群众身边小事,开展“小切口”“微改革”,加强“短平快实”调查研究,及时破解难题、服务决策、推动工作。继续抓好信访、应急管理、舆论宣传、信息化建设等工作落实。

  四要着眼长远建队伍。抓工作作风,发扬肯干、实干、苦干精神,扛起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历史担当,提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精气神,见诸埋头苦干、真抓实干自觉行动,形成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抓改革创新,主动打破惯性思维,克服守成心态,用活“市场之手”,破除无效制度、改造繁冗流程、清理隐性壁垒,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抓能力提升强化“能力危机”“本领恐慌”意识,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勤学善思、求真笃行,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提高调查研究的本领、统筹协调的本领、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在聚光灯下工作的本领,努力锻造与承担职责相匹配的工作能力,以实干、实绩、实效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大 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