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昔日残砖碎瓦,今日生态绿岛 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助力温榆河公园建设

信息来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3日

  按照“一年启动、两年示范、五年成型、十年保育、多年成景”的目标要求,北京市最大的“绿肺”——朝阳区温榆河公园示范区计划于今年9月1日向市民开放。在建设过程中,朝阳区孙河乡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将温榆河生态走廊的功能定位融入到市民的绿色休闲需求中。同时联合北京建工资源公司,按照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部门提出的“建筑拆除、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体化”管理要求,开创全国首例棚户区改造项目建筑垃圾现场资源化处置利用模式,并在同区域建设项目回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助力温榆河公园建设。

  化身道路基础材料

  建筑垃圾通过破碎、筛分、除杂等专业处置后,可变身为不同粒径的再生骨料,在小型构筑物基础换填中可达到与天然材料同等的承载效果,用“它们”作为公园道路基础换填材料,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原生资源开挖。同时,“它们”通过和石灰、粉煤灰等材料的“混搭”,具有了优良的力学性能、水稳定性和抗冻性能,可应用于园区道路基层铺筑,减少天然材料的使用,促进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化身水源滤芯

  再生骨料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后,可成长为更加神奇的再生水处理滤料,超强的净水能力则成为了“它”的人设。作为温榆河公园的一大亮点,园区水域的多座“净水生态岛”就是采用了这种材料进行填垫,水源进入温榆河公园人工湿地,在环绕岛屿流动的过程中得到自然净化,确保水质标准维持在IV类或提升至IV类以上,达到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标准。

  化身生态海绵砖

  顾名思义,突出体现了“海绵”气质。再生原材料经过先进设备工艺生产加工,让它结构稳固,强度耐久,透水功能强大,节材又环保。在园内步道和停车场等区域铺设生态海绵砖,可让园区内降水迅速渗入地表以下,契合首都海绵城市渗、蓄、滞的功能需求。

  从孙河乡的棚户区改造,再到温榆河公园的绿色建设,昔日的残砖碎瓦,如今的生态绿岛,区域整治拆除带来的建筑垃圾,也“变身”为宽阔平整的市政道路、超强透水的生态海绵砖、净水滤料填成的“生态岛”……一路走来, 当地80余万吨建筑垃圾进入了资源化处置点位,仅温榆河公园建设就已应用了5万余吨再生产品,建筑垃圾这种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正在进行华丽的转身。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于节能环保和资源节约意识的不断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持续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与“疏解整治促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棚户区改造、“留白增绿”、“海绵城市”等诸多涉及改善首都人居环境举措相关联,同时也是解决“过度土方开挖”、“非法道路运输”、“砂石资源紧缺”等热点问题的重要载体。“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契合首都新发展的可持续性理念,同时也在不断探索首都绿色发展创新之道。

  

【大 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