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您所在位置:首页 > 工程建设 > 史志年鉴 > 编修指南 > 修志理论

修志为何是件“得志”的事情

信息来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发布时间:2021年08月24日

  “要马上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情况,就要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这是我的一个习惯。过去,我无论走到哪里,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地方志,这样做,可以较快地了解到一个地方的山川地貌、乡情民俗、名流商贾、桑麻农事,可以从中把握很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可谓‘开卷有益’。”这是习近平同志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在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所讲到的。这次讲话距今近30年,但仍具有重要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揭示地方志的意义和功用。习近平同志指出,修志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其意义,说通俗一点,就是使我们做一个明白人。对于我们,只有加深对历史的掌握和理解,才能“以古为鉴,鉴古知今”,不重复历史上的错误,才能使人们从一种混沌状态转为一种清楚明白的状态,才能知道过去人类社会种种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从很大程度上说,修志是一件相当“得志”的事情,是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善政。

  习近平同志还进一步指出,志书既是记事,记事的目的是资治。志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为现实工作服务的有利辅助手段。“以古为鉴”可达到“知己境地”,进而有助于做出科学的决策。比如,搞好农业生产,就要了解气候变化规律,像久旱之后必有大涝,这就是历史的总结。此外,修志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没有历史何以有爱国?爱国主义教育、英雄主义教育、美德教育,都要从历史中去吸取养分。我们读史就可以受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深谙志书编纂规律。修志是一件艰巨的工作。难就难在古今资料浩如烟海,写进志书的资料是否真实可靠,要订正;难就难在资料残缺、散失,收集起来很艰难;难就难在横排门类,不能缺项,不能割裂与孤立,不能失去整体性;难就难在志书要合体例,又要有时代性、科学性、思想性。完全搞散文体,公文体不行,但是,由于迁就体例,把它局限到没有科学性、思想性、时代感也不行。

  为此,习近平同志强调,志书既要避免宣传色彩,又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指导修志工作。同时指出,修志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浩大,要靠上下同步,左右协作,靠部门完成分志,靠地、县方志办来完成总纂工作。既要有“人自为战”的主动进攻意识,又要有“海、陆、空”各军兵种协同作战的群体意识;不要互相封锁资料,也不要互相扯皮。要注意质量,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要在规模、质量上超过前人;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对社会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

  要提供人力、财力的可靠保障。习近平同志提出,要主动培养和发掘地方志人才,尤其是主笔,“要眼睛向下、向内发现人才,眼下要用好现有人员,发挥现有人员的积极性”“可以在本地区、本部门物色、培养一些有志于修史的大学生充实修志队伍”,也可以“请一些人来带一段、帮助编一段,缺那方面的人,就请那方面的人来帮助我们搞上一年或半年,带几个徒弟”,还可以“聘请一些人来,如离退休的老同志。他们既热衷于此,又有这个水平和能力……有这种责任感,也有这种兴趣,请一些人来帮助修志”。同时,对解决修志经费问题态度明确:“修志这个钱还是要挤出来。地县财政要把修志经费列入预算。同时,也得多渠道筹集一些经费。”

  领导务必充分重视。地方志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有文化的表现,是有远见的表现。习近平同志不论是在地方工作期间,还是在担任国家领导人的岗位上,都重视修志、喜欢读志、善于用志。这里面,善于用志,是读志的高境界。2006年12月2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温州苍南县考察台风灾后重建工作时,调阅了《苍南县志》,并在与当地领导座谈时朗读了书中关于历代台风登陆苍南的记载,告诫地方干部要以史为鉴,认清台风活动及其影响规律,科学决策,不断提高防台风抗台风和处置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首都博物馆时特别强调:“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但就修志工作而言,现实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如有的领导强调工作忙,把修志当作一个“软任务”,摆不上议事日程;有的是中心工作或临时任务一来,就把修志人员抽走,修志工作停停打打……这样做,显然都不利于修志工作的开展。

  总之,志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同志关心、重视修志工作,是新时期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增强文化自信的强大思想指引和前进动力。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王依群)

【大 小】 打印】 【关闭